第八十六章 攀登珠峰
金磊说:“自古至今,珠穆朗玛峰从来没有人登攀过,你们是从南坡攀登顶峰的第一支登山队,真了不起!”邢姬称赞道:“你的登山队里还有一位女性芳艽,更让人羡慕不已。”谷宗义谦逊道:“那也是我们运气好,天时地利人和,遇上了登山的好天气。”
拉萨古城伫立在蔚蓝色的吉曲河畔,吉曲河又称“蓝色欢乐之波”。这条拉萨河从白雪皑皑的念青唐古拉山的冰峰雪谷中奔腾而下,雪浪滚滚,喷雾吐云,穿凿无数峻岭峡谷、雪山冰川、高山牧场、盆地田园,在曲水象鼻湾汇入滔滔不绝的雅鲁藏布江,形成蓝白二水相互交融的自然奇观。拉萨城地处群山环抱的小盆地底部,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日照充足,有日光城的美誉。每到七、八、九月雨季,白天烈日高照,炎阳似火,等到夜幕降临,一场淅淅沥沥的好雨悄无声息地潜入夜空,洗涤白天的暑热尘土,酷暑的夜晚令人异常凉爽舒适,拉萨可算得上是避暑消夏的最好山城之一。
天赐他们参观了高耸入云的布达拉宫,留守的僧人、喇嘛以贵宾的礼仪热情接待他们,给天赐敬献哈达,诵经祝福,在经堂喝酥油茶。天赐慷慨解囊,捐赠给布达拉宫一千两白银作修缮宫殿用。他们在色拉寺长街的茶馆跟藏民一起喝酥油茶,观看喇嘛们激烈的辩经,虽然听而不懂,但是虔诚之心,溢于言表。他们观看信教藏民手持转经筒围着大诏寺转经,观看信徒们一次次碰着长头,匍匐着行进,身体如波浪般起伏,如同芸芸众生的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的轮回。他们观看盛装打扮的藏族女子徜徉在八角街头,那一张张被高原烈日暴晒得黝黑透红的脸蛋上充满纯正的笑容……那些令人陶醉的雪原风情令他们流连忘返。拉萨繁华街市有许多藏菜馆和川菜馆,他们在藏菜馆里品尝鲜美的生牛肉拌汁,咀嚼坚韧的风干牛肉,大块朵颐香喷喷的烤牦牛肉排和手抓牛羊肉,用大碗喝青稞酒,用手捏着糌粑往嘴里送。
此时饭店外有一位眉清目秀的少年大胆地走到桌子前,向天赐乞讨:‘这位少爷,可怜可怜给口饭吃吧。”天赐听他说一口汉语,虽然脸庞被高原强烈的阳光晒得黝黑,看上去身材苗条,婀娜窈窕,像腼腆、俊俏的汉族姑娘,就和蔼可亲地询问他的身世。少年伶牙俐齿,落落大方:“我姓金名星汉,小名旺仔,今年十五岁。父亲原来是驻守乌思藏的明朝官员,在拉萨噶厦驱汉骚乱中一家人都被杀害了。我因为在大诏寺看喇嘛辩经,因而幸免于难。几年来我一直在拉萨栖居寺庙,流浪乞讨,期盼汉官重返乌思藏。今天巧遇少爷你们在饭店用餐,斗胆上前求助。请求少爷把我带回到成都老家去吧。”
天赐得知他已经熟读四书五经,精通汉藏两种语言文字,十分怜爱喜欢:“真像个姑娘。你尽管放心,我一定把你带回成都去。你愿意当我的书童吗?”旺仔喜出望外:“愿意,愿意。你叫我干什么都行。”天赐戏言道:“要你当我的金童,晚上陪我睡觉呢?”他爽快地答应道:“行,行。”旺仔熟识拉萨风土人情,成了天赐的书童兼翻译。一边是娇艳的美姬,一边是俊秀的金童,天赐出门都带在身边,形影不离。连日来天赐带着芳艽、旺仔在拉萨到处游荡玩乐,他们去观瞻拉萨各大寺庙,欣赏罗布林卡古老的藏戏,在根培乌孜的山坳里观看蜇蚌寺晒大佛。
有一天他们来到距拉萨二百里的吞巴村,见有一座普通的老房子,并无特别之处,却是香客云集,趋之若鹜,原来是一座香火极盛的寺庙。他们向旁边一间小木屋里的一位老年妇女询问,芳艽与她聊得十分投缘,老妇人悄悄地吐露了她的身世。她说她叫卓玛,年轻的时候曾到寺庙出家当尼姑,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同是出家人的格桑,俩人彼此之间产生了情愫,但由于宗教信仰的束缚始终没能逾越佛法的礼数,为了斩断情缘,格桑云游来到这座供奉‘藏文之父’的小寺庙。后来我还俗追随格桑来到这里,想同他开始夫妻生活,但他崇拜‘藏文之父’,不肯还俗。我发誓终身不嫁,建了一间木屋在这里定居,收养了一个孤儿,一个孤女,成年后这对孤儿孤女便结成小夫妻,成了我的儿子媳妇。
她说:“这所老房子看上去极为普通,却是一座香火极盛的寺庙,里面供奉的是‘藏文之父’吞迷·桑布扎的画像。据藏史记载,唐太宗时,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后,迎娶了文成公主,还想创造藏文,于是派遣十六名聪明能干的少年去天笠学习梵文。历经艰难险阻、颠沛流离,只有吞迷一人学成归来。他回到故乡住下,经过刻苦研究创造了由四个母音和三十个子音组成的藏文。吞迷去世后,村里人为了纪念这位‘藏文之父’将他住过的房子改成寺庙,供奉他的画像、着作和栓马石。历经上千年,寺庙的香火越来越旺盛,墙上的壁画也越来越多,远近数百里的信教藏民都来这小庙烧香朝圣。”天赐他们慕名进去烧了四炷高香,见墙壁上有一幅气势恢弘的壁画,画面正中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正在蓝天白云下向芸芸众生讲学传经。天赐给寺庙捐赠了一百两银子用于维护寺庙和这幅珍贵的壁画。
天赐他们在拉萨尽情地玩乐了半月,眼看派去印度迎接大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