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些士绅们认为萧易下一步马上就要劝他们出仕,为自己服务的时候。
却有一人突然从人群之中跑出来,朝着萧易三跪九叩。
“大人说的实在是太对了,这朱明王朝早就应该亡了,自从朱元璋定鼎天下,到如今已经快三百年,朱家的这些子孙遍布整个大明,每年不知道要消耗掉多少的银子和粮食,他们什么都不做,就要消耗如此多的银子,却让普通的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就算当年的明太祖驱除俘虏恢复中华,确实是有功于天下,但是如今他的子孙已经享受了300年的福泽,朝廷之上也全都是一群庸碌之辈,整天就知道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对于百姓已经没有了多少怜悯的心思,原本还算是公平的科举,到如今也都变成了那些朝堂之上大人物敛财的工具,让大量的血脂白白浪费大好光阴,最后却一事无成,如今也确实应该重新再立新朝,在下李维,愿意效力在您的麾下,重新澄清天下。”
看到此人身上略显破旧的衣衫,周围的那些士绅嘴角都勾勒出不屑的笑容。
看来又是一个读书把自己给读傻了的穷酸秀才,想要在这个反贼面前为自己争得一份机会。
根本就不知道在关键时刻才能够入局的道理。
历史之上,那些在王朝末年最先出头的反贼,永远基本上都是被当成炮灰来用的,是他们消耗了那个王朝最后一口气,才有新的真龙出世,鼎立新朝。
而他们这些士绅自然也从中学会了不能着急下注的道理,应该在局势比较明朗的时候再投入,也就是这些本身就没什么资源没什么机会的穷酸文人,才会在现在这种时刻就选择加入反贼的队伍当中,因为这可能是他们唯一的机会。
历史之上的各种内乱其实有很多都是因为不同地区的利益实在是难以调和所以才爆发的内乱,就像是唐朝的安史之乱,那个时候的唐朝帝都在西安,能够取得更多权力占到更高位置的,自然是关西人,关东之人则长期地被朝廷忽视,在朝堂之上也难有什么作为那个时候的节度使拥有开?的权力,所以就有大量的人才汇聚到了河东节度使安禄山的麾下。
任何一场起义或者造反的运动,如果想要持久下去,必然是需要大量的人才作为依据的,不然只会转瞬被灭。
所以安禄山带来的这场安史之乱才能够席卷整个天下,直接将大唐,从盛世拉到谷底。
大明朝到如今已经快要历经300年的岁月,实力阶层已经把大部分能够晋升的渠道占满,除了极少数的幸运儿,大部分人都只能一辈子在底层厮混,这样自然也积聚了大量的对朝廷不满之人。
所以萧禹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一点都不意外,甚至这已经不是第1个了,只不过看他的样子,至少应该也是一个举人,一个举人在大明朝居然能混成这个样子,也算是一个奇葩了。
虽然他这一次邀请诸多南京城之内的官员和士绅来此,并不是为了让他们投效自己干,但是既然有主动投靠的,他也不会拒绝。
“那你叫什么名字,既然愿意加入我的麾下,那就必须要遵守我定下的规矩,我对文官可没有什么优待,如果放了什么事情,我绝对不会手软,你现在还有时间再考虑一下。”
听到萧易这么说,不少人心中都不以为然。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论做官不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享受我们富贵吗?如果真的不贪不占,他们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年的时光来研究那些枯燥无味的四书五经。
反倒是像海瑞这样的官员,在大明朝这种封建官僚的社会才是真正的一朵奇葩,基本上应该不可能存在的物种。
但是在自己还没有进入官场之前,自然是要表现出一副一心为民的样子,不然怎么能够晋升到他们想要的位置。
萧易并不关心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反正他可以读心,只需要每年抽出一点时间见见他们,随便聊一聊就知道他们到底是个什么德性了,到时候该处理的处理。
所有的贪官都明知道被发现之后的后果,但是他们为什么还是要贪呢?当然是因为这世界上无论是什么样的制度,什么样的反贪手段,最终都是要人来执行,只要是人就有私欲。
最关键的是封建王朝的皇帝本身就拥有天下最大的私欲,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身边的臣子自然也是有样学样,他原本的职责应该是帮助天下百姓监察百官,能够让所有的官员安稳的待在自己的位置上,起到它们阴影的作用,而不是穷天下以供奉己身。
有些皇帝在为了自己的同时倒也有些这些想法,但是他们自身的能力却无法监察百官,就必须要用人,而他们用的人也有私心,这样就导致了无论什么样的制度,什么样的手段,都没办法彻底的解决贪腐问题。
而且皇帝本身寿命也有限,就算是他想要管束天下,等到他死了,他的子孙后代全不一定和他一样,更大的可能是她们被养在深宫之中,根本不知道天下疾苦,自然也就变得开始吃喝玩乐。
但是在萧禹的面前这些都不是事,首先他已经长生不老,根本不存在后代改变他的政策的情况。
而且他有能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