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外,渭水河畔。寒风凛冽,吹得旌旗猎猎作响。
冬日的渭水,流淌着一种冷峻与苍茫。水面上,浮冰若隐若现,似破碎的玉盘,又似命运的残章。
远处的山峦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仿佛被上天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李世民,这位刚刚经历了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不久的年轻君主,此刻正率领着近六骑,向着渭水岸边缓缓而行。
他身着金色的铠甲,在微弱的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眼神坚定而深邃,透露出一种无畏的勇气和果敢。
李世民最终还是决定出城面对颉利可汗。此番前来渭水,是一场豪赌,更是为了大唐的生死存亡。
他深知,一旦谈判破裂,战火将燃遍这片刚刚恢复些许生机的土地,百姓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而长安城,就算有凌云这样的藩王,猛将坐镇,也未必能保全。
“朕乃是大唐的皇帝,怎能让大唐的江山社稷毁于一旦,不能,绝对不能!”李世民在心中暗暗发誓。
“陛下,此行凶险,臣等愿为陛下赴汤蹈火。”身旁的将领侯君集低声说道。
侯君集在唐初,那也是有名的猛将,此时还是李世民的心腹爱将,只是可惜,在后面的权力争斗中,站错了队,押错了宝。
落下个杀头大罪。
李世民微微侧头,看了一眼侯君集,沉声道:“朕既已至此,便无退缩之理。
大唐的尊严,百姓的安宁,皆系于此。朕必须要沉着冷静,寻得破局之法。
诸位都是大唐的栋梁,后方还有凉王的大军,放心去便是,朕倒要看看,他颉利可汗有没有彻底和大唐掀桌子的勇气。走!”
李世民说得有些悲壮,自己更是一马当先,马蹄声在空旷的原野上回响,打破了这片死寂。
李世民望着眼前的渭水,心中感慨万千。曾几何时,他征战天下,只为了这江山的统一,百姓的安居乐业。
如今,刚刚坐稳皇位,外患却接踵而至。只要大唐的脊梁不倒,就一定能度过此次危机。
“我定要让突厥知难而退,保我大唐太平。”这是李世民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颉利可汗的大军出现在了视线之中。营帐连绵,气势恢宏。颉利可汗骑着高头大马,立于阵前,脸上带着傲慢与轻蔑。
只不过,和李世民的队伍比起来,又显得他有些胆怯,狐假虎威,仗势欺人了。
快到漠北军阵前,李世民勒住缰绳,骏马长嘶一声,停了下来。
他挺直身躯,高声说道:“颉利可汗,你我本应和睦相处,如今你率大军来犯,是何道理?”语气中是无尽愤怒。
颉利可汗见李世民如此,便知道无形的对抗中,自己落了下乘,面上却是冷笑道:“李世民,你大唐内乱刚平,国力空虚,我突厥铁骑纵横天下,今日来此,只为分得一杯羹。
识相的,答应本可汗这是条件,要不然,长安城破,流血百里,我漠北骑兵一路南来,实力不容置疑。”
李世民却是不怕,目光如炬,大声说道:“我大唐虽经变故,但军民一心,若你执意开战,朕定当与你决一死战。
大唐的土地,不容外族践踏!你打算在长安城下留多少尸体?朕关中军团,凉州军团,禁军和你死战到底。”
李世民心中清楚,这时候绝不能示弱,哪怕一丝一毫的退缩,都可能让颉利可汗误判形势,从而发起进攻。
远处,唐军的战旗若隐若现,寒风更紧,吹得李世民的披风烈烈飞舞。
颉利可汗微微眯起眼睛,审视着眼前的李世民。
他看到了李世民眼中的坚定和决绝,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犹豫。还有,远处飘扬的战旗,更是说明唐军已经做好准备。
“可汗,战争只会带来生灵涂炭,两败俱伤。若你退兵,朕愿与你签订和约,互通贸易,共享和平。”李世民说起软话,内心也在忐忑。
颉利可汗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大唐的底蕴深厚,若真的开战,未必能轻易取胜。而且李世民的勇气和决心让他心生忌惮。
良久,针可落地时,颉利可汗终于开口道:“李世民,你今日的表现让我刮目相看。好,我愿意退兵,但和约之事,需从长计议。”
看来,颉利可汗想得到更多,只不过呢,也不敢强要了。
李世民长长松了一口气,但脸上依然保持着威严:“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颉利可汗语气果决。
“告辞!”
“告辞!”夕阳西下,李世民带着六骑踏上了归程。漠北大军缓缓后撤,一切归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