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不能,孙厂长说的是北方摩托引进的那条红联政权的发动机技术跟全套的生产线设备吧?”屠依山接过孙鹏的话近乎肯定的说着。
“哦,既然有技术,有生产线,为什么不能生产发动机啊?”张从明一脸不解的问着旁边的屠依山,既然他这么肯定的说,那一定知道原因的。
屠依山苦笑了一声,说起了当年引进这条生产线的往事。听完屠依山的叙述,大家这才真正的知道,技术上的差距,不是你喊几句口号就能弥补上的,那是要经过无数人不懈的努力一点一点的积累出来的。
这一次,大家是真正的知道了,就算给你技术,给你图纸,甚至给你样品,你都造不出来一台合格的发动机。
不是不能造,而是造出来根本不能用啊。
随着屠依山这个老一辈的技术人员的叙述,大家才知道,在当年大汉国建国后,跟红联国有过一段时间的蜜月期,那是因为在大汉人民共和国的北部,有一片土地跟红联国接壤,还有一片跟高句丽接壤,又有一片跟倭国接壤的。
而红联政权因为在北部海域因为一些岛屿,跟这两个国家都有着矛盾跟纠纷,为了牵制高句丽跟倭国,再加上当时的红联政权也面临西边诸国的战争威胁,不得不团结大汉国这个东方大国邻居。
虽然当时大汉国刚刚成立,国家很穷,国内工业基础薄弱,但是,大汉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啊,自然资源丰富。
红联政权为了把大汉国打造成他们红联政权的工业生产基地,便开始援助了大汉国一些基础工业的建造。而这些援助也是有条件的援助,那就是粮食资源,以及各种矿产资源作为交易的。
大汉国把大东北化作重工业生产基地,并不是说大东北的各种矿藏多么丰富,而是因为,大东北距离红联政权最近。
屠依山口中的那条大马力汽油发动机生产线,就是当年红联政权援建给大汉国的,给大汉国打造摩托化专用的发动机生产线。
就是这条生产线,成了整个东北摩托车厂的耻辱.
一开始的时候,生产线是能正常生产发动机的,日产量能稳定在五百台发动机,可是后来因为边境问题,大汉国跟红联政权双方关系恶化,之后红联政权撤走了一切对大汉的援建工作,以及一些在建工作纷纷停止,或者下马。
而这台大马力汽油发动机已经进行生产了,可用的都是红联政权的设备,以及发动机材料,也是红联政权从本土运过来,在东北进行加工的。
等到了红联一不提供材料,就用国内的材料继续造呗,反正有生产线,还有制造工艺。
可等发动机造出来后才发现,这种发动机根本不合格,在试车的时候只跑了一百公里发动机就爆缸了。
检查后发现是缸套尺寸不合规,最后重新下线一台,各种精度都量准确了,可以说误差保证在一丝之内,结果还是百公里爆缸,连连轴都折弯了。
这一下检查后,依旧是缸套不合规。
最后经过研讨后,一致认定,使用材料不合格,而整个发动机的所用的材料热涨比率达不到一致,才导致的爆缸。
热胀冷缩一直是发动机上的很大的一个技术难题。
要么,用技术方式来处理,要么,研发出可以使用的材料。只有这样来处理。
谁不知道材料就是烧钱看运气啊,也许你第一次实验就能成功,也许你九十九次实验都没有一次成功的。
当时厂里的技术人员就拿着原来红联剩下的材料找相关的钢铁企业研究过,可惜最终不了了之。
至于技术上的处理?
那就只能根据自家的材料,推倒所有的现有发动机技术,重新计算一遍。
这种工作量甚至比自己设计一台发动机的难度还要大啊。
无论是哪种办法,都得不偿失。
至于北方摩托车厂,只能从小型40cc小型发动机开始研究生产,后来逐步的研发出了70cc,100cc,甚至最近研发出了125cc,涉及到大排量的200cc,250cc的虽然设计出来了,但是一直无法量产,归根结底一个字,材料不过关。这些年虽然在研究,却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
那些红联的250技术资料以及生产线,就这么封存了好多年了,一直没有启用。
连北方摩托车厂这么大的国有企业都造不出来,难道,他们能造出来吗?可知道北方摩托车一直造军用摩托车。
说到这种情况,连张从明也迟疑了。
但是,现在除了想办法从北方摩托车厂拿到250发动机的技术,难道还能从其他地方拿到吗?
国外现在是咬死口了不松口出口200cc以上的技术,国内研发不出来。
张从明把目光看向了屠依山。
屠依山不由的露出一丝苦笑:“张总,看我也没用,我知道北方摩托车厂有图纸,给我也没用用,我只是个工人,不是设计师,不懂发动机。”
是了,张从明目光从众人身上依次扫过,大家都苦笑着摇头,他们就是一个机械制造厂,不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