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刚过完春节,朝中事务不断。
百官下了朝,三两聚在一起,边走边议论着。
齐温玉同户部尚书王大人并排走着,兵部尚书海大人落后一步,跟了上来。
“蒋阁老刚刚在殿上提出立储之事,你们觉得陛下会同意吗?”王大人低语着。
兵部尚书海大人上前一步,低声道:“怎么不同意,如今皇长子都那么大了,嫡出的六皇子也已经五岁了,也该启蒙了。”
二人说着看向齐温玉,齐温玉点头,“确实该定下了。”
“这几年战事不断,早些定下储君,也安百姓之心啊。”
王大人颔首,抚摸着胡须道:“大皇子同二皇子虽然年纪大,可是母家势力不相上下,若是一直这么吊着,只怕会出事啊!”
海大人叹息一声,“你们说的不错啊。”
齐温玉轻轻一叹。
三人继续往前走着,王大人又道:“马上就是春闱了。”
“齐大人,你家老大这次下场吧?”
齐温玉笑着点头,“自然的,他年纪不小了。”
王大人满是羡慕道:“长子春闱,次子秋闱,实乃羡慕啊。”
旁侧兵部尚书海大人也道:“是啊,你家孩子书读得真是好。”
齐温玉谦虚一笑,“你们二人就莫夸了,这试还没考了。”
王大人摇头道:“我先提前祝贺你了。”
海大人也道:“到时候一定重礼上门。”
齐温玉,“......”
王大人笑道:“中了春闱,后面该成婚了吧,赵大学士家的小孙女今年也不小了。”
齐温玉点头。
王大人哈哈道:“那还得多吃一场席面了。”
这年春闱,齐长安不负齐家众人期望,发挥超常,以第二名的名次中了贡士,随后殿试之上,元武帝调侃,一甲三名,齐家已有状元郎,探花郎,还差一位榜眼,随即将榜眼的位置给了齐长安。
齐长安得中榜眼,齐家也成了大乾百姓心目中有名的读书人家,齐氏一族,满门生辉。
中了榜眼后,元武帝按照老规矩,一甲三人入翰林院任职。
苦读多年的齐长安也开始进入庙堂,为大乾建设开始添砖添瓦。
同年五月,迎娶赵家姑娘赵婵为妻。
齐温玉同秦宜宁也步入了新的身份,转变成了公婆。
同年八月,齐长宁中了举人,同样,名次一般。
齐秀才原本还担心小孙儿会有压力,觉得自己每次考试都不如自己的父亲,二叔同兄长,可是看他那乐滋滋的样子,齐秀才原本到嘴的安慰话硬生生咽下去了,背着手转身回了自己院子。
在齐长宁的认知里,他们家那是一甲三人俱全,所以他还努力什么?
书院读书时,常有同窗调侃,日后齐长宁能不能挣一个传胪回来,齐长宁直接拒绝,直言自己没那天资,能够侥幸中个进士就已经是阿弥陀佛了。
九月中旬。
元武帝赐下圣旨,册立嫡出六皇子陈鸿熹为皇太子,晓御天下。
另册封工部尚书齐温玉为太子太傅,户部尚书王徽为太子太保。
消息一出,满城文武俱明矣。
齐温玉这个太子太傅当的倒是先前有点猜测,但是户部尚书的太保位置,就让众人有些震惊了。
王大人激动不已,果然他是陛下心目之中的肱股之臣啊,太子太保如此重要的位置竟然给了他,王大人感动的老泪纵横......
这些年,齐温玉的功劳皆是有目共睹,其次,人家学问确实牛啊,他去教太子,无人反驳。
首先人家就是先帝钦点的状元,身份在这了。
六部尚书,谁与针锋。
后宫。
皇太子今年五岁了,饶是皇后不舍,此时也得将他送去东宫。
齐温玉身为太傅,启蒙第一课自然该他上的。
至于后面的课程那就是随心了,毕竟工部尚书才是他的主业。
东宫偏殿。
齐温玉见到了这位五岁的皇太子。
皇太子虽然五岁,可是规矩学的极好,见到齐温玉恭恭敬敬的行礼,奶声奶气的唤了一声,“太傅。”
齐温玉眼皮子一跳,赶忙行礼道:“臣见过太子殿下。”
皇太子上前,拉着齐温玉的袍子仰头看他,“父皇说,太傅是来给我启蒙的。”
元武帝同皇后生的也好,基因自然不错。
皇太子生的皮肤白净,眼睛大大的,睫毛微长,仰头看着齐温玉奶声奶气说话的时候,甚是可爱,齐温玉原本想扮一下严肃古板的太傅形象,这么仔细一瞧,觉得形象问题还是算了吧,该咋样就咋样吧。
他蹲下来,伸手摸了摸毛茸茸的脑袋,笑眯眯的道:“殿下该自称孤,臣是来给殿下启蒙的。”
皇太子咧嘴一笑,露出了雪白的牙齿,倾身上前抱住了齐温玉的胳膊。
齐温玉一怔,自从齐长安同齐长宁长大后,他还没抱过这么小的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