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是从乾州修出去的,在长安只有一站,在乾州却有两站,一在书院,一在乾庄。
乾庄经过几年调整,几乎再没有那些冲天的烟囱。
由制造转变成研发。
长安周边,乃至整个关中大地,都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作坊。
这些作坊和乾庄签订协议,负责制造,每卖出一个,就给乾庄交多少钱。
这些钱里,又有相当一部分,上交侯府。
王鹏本是不要的,庄户们不愿意。
大家是侯爷的食邑户,向主家上交钱粮,理所应当。
再说了,刚开始落户,侯爷问谁家要过钱粮?
不但不要,每年还要拿出好多钱粮,贴补各家,让大家的生活得以改善。
现在,庄户们的生活都好了,都想把前面的钱粮补上,侯爷根本不要。
每年再不多交点,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呦。
乾庄可以说是整个关中道最富裕的村庄,没有之一。
乾庄的道路,全部经过水泥硬化,下再大的雨,庄户们出门,脚上也不会粘泥。
乾庄还有关中道最大的一群学堂,凡是年满六岁的孩童,都可以免费进入学堂学习。
成绩好的,可以参加书院考试,十岁过后,继续进入书院求学。
庄子上的孩子们也争气,大多都会考入书院。
书院考试,一视同仁,只要成绩达到,就会录取。
有些实在考不上的,也可以拿钱砸,一年一千贯,几乎劝退了九成的人。
一千贯还得是勋贵豪门,或者官宦子弟。
商户的孩子,一年没有三千贯,连想都不要想。
当然了,只要成绩达到,一文不掏,照样能进入书院。
李纲一开始不同意收高价学子,架不住王鹏忽悠。
说什么书院要长久的发展下去,离不开大唐各行各业支持。
勋贵豪门,官宦人家是大唐人,那些商户就不是了吗?
既然收了勋贵豪门,官宦子弟,商户的孩子也要酌情考虑一下。
这些人财大气粗,一年收三五十个,多出来的学费,书院不是可以继续招录百姓家的孩子。
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李纲说不过王鹏,气的拂袖而去。
李纲都走了,玉溪竹节自然不会再反对。
书院这个庞然大物,说他是个吞金兽,一点都不为过。
经过数次扩建,书院目前可容纳学子两万人。
光先生就有一千三百多。
最少的一个月束修五十贯。
最多的,比如李纲,月束修两百贯。
光是这些先生,每个月的束修钱,没有十万贯,根本下不来。
还有四千多杂工,帮闲,还有五千卫队,都要发工钱。
两万多学子,每个月吃喝用度,也得一贯钱,又是两万贯出去了。
户部每月给书院三万贯的补助,已经让弘文馆闹的不可开交。
内府每月补贴五万贯,剩下的,几乎都要王鹏掏腰包。
天长日久,王鹏就是再有钱,也负担不起啊!
收几个高价学子就收吧,进了书院,公平对待,至于能不能学到东西,看个人实力。
书院不会因为你家出的钱多,就会对你另眼相看。
听说这次修铁路,又是王鹏拿大头。
陛下又不是没钱,为什么可着王鹏一个人薅羊毛。
当火车修遍整个关中道,又从西北延伸出去,大唐的工业再上一个台阶。
关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一个地方,也在发生改变。
长江出海口附近,华亭县。
一处天然的海港,三十几艘大小战船,依次排开,士兵们正在进行训练。
刘仁愿作为这支新式水军的最高指挥官,赤着上身,穿一条短裤,赤足站在船上。
正在给手下训话:
“儿郎们,咱们是大唐第一支新式水军,战舰都是最新式的快船,经过三年的训练,已经初见成效。”
“侯爷传来消息,蒸汽机车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咱们的帆船战舰,很快就会被淘汰。”
“再过几年,就可以装备上蒸汽机推动的战舰,到那时,就是大唐海军杨威海外之时。”
“下一步,就是继续招募人手,扩充军力……老江,老子在训话,你动什么动?”
叫老江的人并不怕他:“刘校尉,我裤裆痒痒,挠一挠不行啊?”
其余人哄堂大笑。
在海上待的久了,裤裆痒痒在所难免。
刘仁愿笑骂道:“裤裆痒痒是你活该,给你发的痱子粉呢?怎么不见使用?”
老江道:“那玩意是女人孩子用的,咱是老爷们,用那个,没得惹人笑话。”
老江是最早一批和富春山去海外的人手,水军成立之初,刘仁愿把他要过去,充当教员。
出海不比在陆地,一个有经验的老水手,最是难得。
严格来说,老江也算刘仁愿半个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