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秦清淮狠狠的吐出了心里的酸涩,真的开始准备起了午饭了。
越接近秋收,几个老人的心思也就越紧张焦躁,就算是已经把能做的都做了,这第一次也总是忐忑的,几个人更是整天都在田里盯着转悠着。
万幸的是,今年并没有什么虫灾,旱涝之类的。
不过意料之中的是,悲喜参半吧。
像是这边农村种的最多的苞米,长势不错,但是显然,周期是有点短,收的时候,算是比青储成熟一些,还有包浆,但是还达不到每年交公粮的饱满程度,用农民的话说,没上好,没长到时候,都是水。
黄豆能好一些,但是还有不少多余的水分,也需要经过晾晒,豆荚才能裂开,不过比起苞米就好太多了。
倒是小麦和土豆,地瓜,长的很好,小麦颗粒饱满,土豆地瓜也是接的一嘟噜一串的,尤其是土豆,不光接得多,一个个的都不小,一个个的拿着就很坠手,这让几个教授得了一些安慰。
虽然已经知道能种出东西了,但是有之前的例子在,没到最后一刻,谁也不敢胡乱说什么,这几个月,不光他们盯着,其他人也都在盯着,如今看着这实打实结出来的东西,这新算是才落到了实地,心情自然就不用说了。
得了消息的林团长更是跑步过来的,他可比任何人压力都大,前几年他们也是种过的,他也是跟着亲力亲为,并且全程看在眼里的,开始有多期望,最后就有多失望,这些他都是感同身受的。
要说害怕失望,那他是头一个。
“我看看我看看,土豆子起完了吗?起了多少?”
几个老爷子忙的也没时间搭理他,机器在前面翻地,他们带着人跟在后面捡土豆,然后集中运到一起。
郑爱国带着人在一边称重,这一忙乎就差不多到了黑天才完事,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下班的战士,家属,放学的孩子,围了好几圈。
那些战士看不下去,都自觉的过去帮忙。
眼看着到了尾声,称重的人有些激动的表情,周围人的议论声也低了下去,心也都提了起来,慢慢的,现场越发的安静,都紧紧的盯着中间的几个人,就等着他们说结果。
郑爱国几个人似乎有些不相信,转头看看围着的群众,又看看几个教授,将手里记录的小本本递了过去,把这个宣布的权利交给了他们。
余教授几个看着,颤抖着半天说不出来话,老爷子可没有这耐心,身子就探了过去,
“哎呀,你们可真是磨叽,是多是少的,都说啊,这不是干着急吗?”
魏教授清清嗓子,
“九,九百六十二斤?”
“九百六十二?九百多斤?”
这还不足千斤的亩产,和后世动辄就几千斤的是不能相提并论,这时候,都是纯天然的农家肥,没有任何化学成分的催化剂,最重要的是,这块地,可是荒了都不知道多少年了。
?本来这土地荒废多年,土壤肥力就可能会大幅度的下降,需要通过重新耕种,关键在于恢复土壤肥力。?1
他们是都盼着能长东西,但是能收这么多,他们可是没敢想,这也真是天大的惊喜了。
顿时这就热闹了,连林团长也有些不敢置信,
“九百多斤?真的?没称错?”
甚至自己还抢过大秤,随机选了一堆现场检验了一下,然后,他也惊呆了,又哭又笑,整个人踉跄着靠着郑爱国,
“真的,真是几百斤!”
现场顿时又是一阵热闹,尤其是这边的原着民,那些老兵,他们是感触最深的,闻言瞬间就绷不住了。
现场一片混乱,哭声笑声掺杂在一起。
当天晚上,营区,家属院,都是欢声笑语。
简单家里,酒足饭饱后,几个人又说起了今天的收获,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从下种到现在,魏教授几个都是全程盯着的,过程中的每一步他们都清楚,什么可以说,这个结果也算是在他们的意料之中,前后一结合,这结论基本就出来了。
自然,也有天气,土壤等客观原因,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去除这些不可控的,对其余因素的分析,他们还是得出了一个很科学的结论。
他们的意见是,来年可以扩大土豆地瓜和黄豆小麦的种植范围,土豆地瓜虽然不是主食,但是在这时候,还是很顶用的。
小麦的产量低,但是是主食,是粮食,是必不可少的,产量低,那就只能靠多种,靠数量补,来提高整体的收成。
“所以,开荒还是要继续的,这地一直荒着,土质贫瘠,土层浅薄肥力差,生态脆弱,缺乏有机质,想要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质量,提高产量,现在没有化肥,就只能慢慢养。
明年,继续上农家肥,其实,咱们这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