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二十八年,大唐盛世,善政和风,万国来朝,四海富足。中原大地一片祥和,处处歌舞升平,繁荣似锦。
自李唐所治,历经百年,天下疆域辽阔空前绝后,自都城长安以下分为十道,其经济重心以江南道为最,丝织茶叶贸易最为发达。而江南道中最叫人心向往之的便是余杭郡的杭州城。城中一道名闻天下的风景便是西湖。其蕴势秀美,景色瑰丽,确是让人由衷陶醉,流连忘返。因它如画的景致,自古这里便是文人墨客诗不绝书之地。
西子湖畔坐落着一座造型典雅,气势雄浑的庄园建筑。规模宏伟堪比当朝王公府邸。面向湖心的正门抬头处,一面朱底匾额上用金漆书着“藏剑山庄”四个字,这里正是当今武林四大世家之一,杭州叶家之所在。
方一进入,收入眼底的是一片广阔整洁的空场,足可容纳千人而不显拥挤。低首细看,铺在地面的丈宽青石上,兵刃凿砍的痕迹累累可见。此处便是每隔十年就要举办一次名剑大会的地方--问剑台.
此时问剑台上人头攒动,聚集了来自各门各派数以百计的江湖人士,他们都是不久前受邀而来。众人均不知藏剑山庄劳师动众邀请如此多人所为何事。可不知归不知,也无人愿向主事人询问,以免显得自己是个不被重视的小角色。其中有人相互熟识,低声打听,结果也问不出个所以然。
场中虽人数众多,但并不如何嘈杂,只因此刻问剑台尽头处,坐着几个不同寻常之人。人们对这几人或者说几人身后所代表的势力怀揣着尊敬,甚至畏惧。
放眼望去,场尽头一字排开六个座位,正中主位上的便是少林寺达摩院首座澄正禅师。少林百年来领袖武林,乃唐朝皇家大寺,江湖传说的“十三棍僧救唐王”更是武林中争相传颂的英雄事迹。因此不论何种场合,只要少林高僧在场,往往便被尊为首席。
与澄正禅师并列而坐的是一个身穿劲装的中年汉子,虽面无表情,却掩不住一身的杀戮之气。人群中有人忍不住询问:“此人是哪一派的高手,竟可和少林高僧并肩而坐?”旁边有人答道:“他叫杨宁,官拜壮武将军。是天策府的人。”众人听罢都纷纷点头。
旁边一声音又问道:“天策府是个什么门派,为何这般受人推崇?”这句话一问,霎时四周人都投来惊讶的目光,像看到疯子一般。
只见发问之人是个十四,五岁,脚踩麻鞋的布衣少年。那少年被众人鄙夷的目光瞧得心虚不已,只好勉强笑了笑,想到自己刚才定是问了个极蠢的问题。人们一瞧是个孩子,便又转回各谈各的。
旁边一人斜眼瞅了瞅那少年,嘲笑道:“你这愣小子,看来是初出茅庐,啥都不懂。”那少年难为情的又是一笑。
那人道:“也罢,大哥左右没事,给你说道说道。这天策府创立于隋末唐初,原本不是武林门派,乃是太宗皇帝的私人部队,随着他一道平定天下,南征北讨,战功赫赫。后来太宗登基当了皇帝,天策府成了正规军队,每年招收大量的兵丁,势力与日俱增。往往统领天策府的人就等于手握大唐兵权。一般王公大臣那也是没人敢惹。”
少年忍不住问道:“那就是官军了?为何会在这样的武林聚会中出现。”
那人答道:“问得好,要说这天下是李家的,也不完全是。他们管老百姓没问题,碰上江湖上的草莽之徒,这官府就不大好使了。武林中有自己的规矩,加上身负绝技的人通常都是些不受管束的性子,朝廷拿这些人也没办法。后来太宗皇帝想明白了,要和这些人打交道就不能用官家那一套,需得按着江湖规矩来。从此天策府就被指派成一个负责处理江湖事宜的机构,同时监管大唐军事。直到后来武周朝神策军的出现,才将这个局面打破,当然这是后话。就说如今的天策府吧,其实是朝廷对江湖人一个交流和监视的所在,说白了就是个进入武林的官府力量。”
少年恍然点头:“原来是这样。”
那人继续道:“和武林中人打交道久了,天策府行事江湖气息日重。可一但遇上外敌入侵,便又提枪上马,征战沙场。虽然人人都知其代表朝廷,却也真心敬佩他们抵御外敌,保家卫国。”
这人看少年听得眼都不眨,更来兴致,咳嗽一声接着道:“所以武林中人尊敬天策府,那个杨宁才能和少林高僧并列。当然此人本身艺业不弱,否则也太说不过去。据说他是当今天策府枪法第一。”这人说的高兴,见布衣少年频频点头,问道:“小兄弟,你是哪派弟子?师父是谁?”
“门派?”那少年一愣,嘻嘻笑道:“没有。我刚才和大黄在外面溜达,见这里人多就进来凑凑热闹,多谢这位大哥的故事,我还要去找大黄。这家伙可凶了,发起疯来寻常几个大男人都不是对手。”
那人实在忍不住问道:“大黄是哪一派高手?”少年咧嘴笑道:“是我养了十年的大牯牛。”说完头也不回的跑了。
那人气道:“奶奶的熊,原来是个放牛的,真是浪费唇舌,敢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