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架空历史小说《兴亡路》第一部《妖变王朝》,谨致敬中国历史和伟大的华夏女性。
前言:大兴王朝
书曰:合久必分,治久必乱。升平日长,难免天下大乱。举世板荡,正乃豪杰崛起之时。
大一统的启王朝因主昏国弱,门阀、宗室、阉宦政争不止,百业凋零,贪蠹成风,天怒人怨。宗室诸王举兵清君侧,胡人太后慕容氏借机引“娘家人”鲜卑大军入关“调停”。鲜卑势单,与匈奴、犬戎结盟,十数万夷兵浩浩荡荡杀入中原。于是,胡汉混战,启朝覆亡,华夏大地将近两百年的乱世大戏由此拉开血色帷幕。
沉疴难医,风云激变,一时间,烟尘四起,烽火竟燃,兵连祸结,万姓流离,天地暗昧,妖孽丛生。历经二十余年的极致恐怖和剧烈动荡,大北方渐成六国,胡人所立者三——大燕(鲜卑族慕容氏,版图:河北一部、东北大部)、大卫(鲜卑族独孤氏,版图:河北大部、西北一部)、大祁(敕勒族斛律氏,版图:西北一部),汉人所立者二:大鲁(汉族姬氏,原启朝门阀世家,版图:山东大部)、大夏(汉族华氏,寒门平民出身,版图:河北一部、河南大部、淮北大部),还有一国,十分特别,其国号曰“神龙”,为妖族所建,领地在夏国和卫国之间的山林区域。妖王以蚩尤为姓,第一代妖王蚩尤无量修得上乘妖法“玄黄术”,有吞并海内、包揽天地之心,然而妖族为人类所困、势力微弱,唯有周旋于列国之间,屡发阴谋,伺机而动。
大北方六国,两百年间纷争不断、干戈不息,忽而为盟,忽而为敌,强弱易势,此消彼长。诸国以夏、卫两国最强,明争暗斗亦最为激烈。夏国因地处中原腹地,故以“正统”自诩,志在终结乱世、一匡天下,亦被南方视为北方的代表,和南方的竞争也最是频仍。但夏朝因为后继之君的暴戾昏淫,父子相杀,手足相残,门阀大族被迫联合神龙国的妖族发动叛乱,在立国三十余载后草草收场,被外戚韩氏所建的韩朝所取代。此后的一百多年,中原王朝历经韩、郑、神龙(妖国入主中原)三朝,终于回归华氏之手。华氏后人华承平巧借仙族与神族之力重建夏朝,卧薪自强,励精图治,攻破列国,席卷南方,以神族大法“洪荒道”剪灭妖族蚩尤氏,又驱逐仙族、神族干预世俗的力量,最终实现江山社稷的大一统。
相对大北方的更迭板荡,南方则稍显平稳。两百年间,南方始终是一国独大,即是汉族弓长氏的大兴朝(版图:淮南、江南、西南大部、东南一部、岭南大部)。大兴朝西南为明氏蜀国(版图:四川大部,其辖下峨眉山为仙族所居之地)、东南为王氏闽国(版图:东南大部,其辖下鼓浪城为沧海神族登陆之处)。蜀国、闽国皆尊奉“黄老之道”,行“无为之治”,休养生息,不与人争。蜀国后为大兴朝第七位皇帝天门帝弓长不然所灭,闽国则抵御住了大兴朝的多次兼并战争,最终归顺夏朝,为天下的大一统无偿地贡献了自己。
由于大兴王朝贯穿两百年乱世,因而《兴亡路》故事全本以大兴帝国弓长王室的盛衰成败为主线,兼写中原王朝(前夏、韩、郑、神龙、后夏)的更迭变乱,辐射南北诸国,探索历史兴亡,杂以人、妖、仙、神,研究殊途之义。
大兴王朝立国于启朝沦亡覆灭、北方分裂割据之期。当时,北方寒门平民出身的启朝扬、淮、徽、海、江、岳六州节度弓长碌碌以“匡扶王室,光复故土”为号召集结南方军队,并与江南的豪门世族结成同盟,誓师勤王北伐,然而,行至建康城,恰逢启朝末代皇帝及众皇族被诛,又遇岭南妖乱骤起,因此速转兵锋直指岭南,与妖族大战之后,已无力再行北伐之举,而此时,北方夏国、神龙国已然矗立在眼前,后方蜀、闽两国也横空出世。为了凝聚人心、抗衡北方,在门阀士大夫和一众武将的拥趸之下,弓长碌碌在建康城称帝建国,国号曰“大兴”,年号“正武”,人称“正武帝”。
正武帝在登基称帝之前、南征平妖之时,俘获一位美艳而清纯的女妖,为之取名“洛神女”,并与之发生了缠绵悱恻的人妖之恋,而后诞下一女,赐名弓长明玥,册封为泠月公主。不久,洛神女莫名自尽。顿失挚爱,正武帝为悲情所困,性情大变,从此声色犬马,无心朝政。这样持续了二十几年,国事荒废,怨声载道。第四子弓长明仁乘机谋权篡位,弑兄杀弟,屠戮功臣。正武帝自闭在泠月殿中,抑郁而疯。弓长明仁即位后,改年号为“天德”,自称“天德大帝”。
天德帝憎恨妖族,又好大喜功,调集大军在岭南及西南地域大伐林木,一方面为自己兴建宫室,一方面对隐匿山林的妖族赶尽杀绝,从而导致群妖的反抗,于是,妖乱的风云再起。
让天德帝万万没想到的是,妖族中的一支与大兴朝治下的苦难贫民携手“起义”,并得到北方神龙国和夏国的暗中策应。而另一部分妖族则逃散民间,凭借变身之法,潜伏于市井朝野,一时间,平民中有妖,官宦中亦有妖。天德帝为平息妖乱,一面镇压“人妖起义”,一面下诏“全民捉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