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收复台湾
金磊说:“自古以来,中国都是兵民不分,战时打仗平时屯田。秦始皇废除了井田制,当兵吃皇粮,向百姓征收税赋粮饷。苛政猛于虎,百姓不堪苛捐杂税的压榨,揭杆造反,于是烽火连天,战祸频繁,改朝换代,政权更迭。直到诸葛亮想统一中国,体恤民情,为减轻负担提出‘寓兵于农’的政策。”邢姬说:“朱元璋是农民出身的土皇帝,建国之初也实行‘寓兵于农’的政策,设立卫安军,十分之三打仗,十分之七农垦。”谷宗义说:“郑成功想要打败武器先进,粮食军需储备充足的荷兰殖民军,解决粮食危机,必须实行‘寓兵于农’政策。由于战略部署正确,加上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坚韧一跋的毅力,前后历时一年艰苦卓绝的持久战争,终于迫使荷兰殖民军头领揆一在投降书上签字。郑成功不愧为名震中外的民族英雄。”
天赐当机立断:“我和张勇立即率领第二批舰队前往台湾救援,罗成和卞文雄、小双仍然留守大陆沿海,与张煌言将军联合行动,带领沿海农渔民与满清的‘迁海令’作斗争,力争保持我们在泉州的秘密根据地。”
罗成说:“放心吧,我们和张煌言将军配合默契,虽然困难重重,也要拼死斗争。泉州的秘密根据地隐蔽得非常稳妥,即使清军占领了整个大陆也可以安然无恙。你们这次去台湾多带些粮食和战备物资,至少要够半年的。”天赐说:“我们兵马不过二千,多带些就能坚持半年了。但是郑军二万五千人马,光靠大陆运送不解决问题,还得‘寓兵于农’,抽调部分士兵去屯垦田地,生产军粮。只有立足台湾本土,才能坚持打一场持久战。郑军要想扎根台湾,必须与当地的汉民和高山族同胞结成联盟,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到台湾以后,首先要‘寓兵于农’,并帮助台湾原住民高山族发展农业,开发台湾经济。”
罗成说:“台湾原住民都是部落制,比大陆要落后好几个朝代,他们无法供应郑成功二、三万人马的军饷开支。郑成功想在台湾立足必须推行‘寓兵于农’制度。秦朝以前的统治者实行的是井田制,兵民不分,战时打仗,平时垦田。满清的八旗兵入关前就是如此,进关后全部都靠烧杀抢掠获得粮饷和金银财宝,那些八旗王公贵族大量圈地,把大片良田圈为己有,虏掠汉民去当他们的家奴和佃农。这些贪婪的满清贵族摇身一变都成了奴役汉族百姓的地主土豪。”
天赐说:“从秦始皇开始废除了井田制,兵民分家,当兵吃皇粮。后来诸葛亮南征北战,想完成统一大业,为了减轻农民税收负担,提出‘寓兵于民’的策略。朱元璋建国初期也推行‘寓兵于民’,设卫安军,十分之三作战,十分之七农垦。我们到台湾后也要努力实行‘寓兵于民’制度。郑成功采取围而不攻的战略也不是长远之计,荷兰东印度公司苦心经营台湾达三十八年之久,不可能轻易放弃富饶的台湾宝岛的,还得想办法攻城。这次去台湾我想把我们铸造的二十多门巨炮运去。”刘海喜出望外:“太好了。郑军缺的就是攻城的大炮。我们曾经侦察过赤嵌城,荷兰红毛鬼子专门从巴达维亚运来红砖,用糯米浆拌石灰砌墙,虽然坚固但是也有薄弱的地方。只要集中炮火轰击,还是能炸开一道口子的。”
商议已定,天赐和罗成分头行动。罗成仍然坚守浙闽沿海山区及附近岛屿作为抗清根据地,天赐和张勇率领水师从石狮港出发,悄悄地开赴台湾前线。雪雁作为天赐的保镖兼生活管家仍然女扮男装跟随他到台湾去。这次他们顺风顺水航行一夜就来到了台湾外沙线,王虎用望远镜看到了他们的舰队,赶紧派出领港船引航,晚上涨潮时舰队全部进入禾寮港。郑成功派联络官前来迎接,并指派他们围攻普罗文舍堡。天赐也派联络官给郑军送去三船粮食和急需的战备物资。
天赐和白仕勇亲率侦察兵将普罗文舍堡四周地形仔细侦探了一遍,决定将军营驻扎在城外的小山坡上,连夜构筑炮台,把二十多门巨炮对准城内的荷兰驻军要塞,同样也采取围而不攻的战略。白仕勇在台南长大,熟悉当地民情,在他带领下天赐走访了当地的汉族百姓,亲自慰问受战祸灾难的居民,并送去粮食和衣物。当地的汉民非常感激,纷纷出谋划策,有的说城内的红毛鬼子饮水都得靠城外河道供给,城内的蔬菜鱼肉也得依赖城外供给,只要切断水源和一切供给渠道,普罗文舍堡可以不攻自破;有的说驻守普罗文舍堡的荷军司令官是毛奈实丁,他是个贪生怕死的软骨头,只要给他施加压力,再送点好处,就可以兵不血刃,出城投降。
在当地汉民的协助下,天赐派兵切断了普罗文舍堡的水源和一切物资供给渠道,并开大炮轰击荷兰驻军要塞。几天以后,红毛鬼子严重缺水,干渴的士兵偷偷出来取水,被王虎的水师俘虏。后来毛奈实丁的弟弟决定出城决一死战,他率领二百多名士兵,十二人一排组成整齐划一的方阵,在军乐声中气势汹汹的向张勇的水师猛扑过来,三排毛瑟枪弹发射过后,吹起了冲锋号。张勇率兵只抵挡了一阵,便撤退到山崖上。红毛鬼子乘胜追击,进入了王虎的埋伏圈,如暴雨般的飞箭夹杂着火铳子弹,将红毛鬼子打得溃不成军,纷纷逃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