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清:朕不会再做傀儡皇帝! > 第121章 臣之愿景,国之强盛

第121章 臣之愿景,国之强盛

    抒胸臆,泪染宣纸。

    彻夜忧天下,岂敢安乐乎?

    泪水不止一次,从脸颊滑落,滴落纸页,绽开朵朵黑梅。

    简陋的内室中,烛光摇曳,薛福成披衣研墨,脑海里浮想联翩。

    想起早年追随湘军,南征北战的戎马岁月;

    忆起历年潜身幕府,出谋划策的高光时光;

    记起多年出使国外,经历种种的心酸历程。

    顷刻之间,百感心绪,交集心头。

    “我果真是老了...”

    长叹一口气后,薛福成借着微弱烛光,眯起眇眇忽忽的老花眼,提起毫笔,浸入砚台,饱蘸墨水后,他边想边写,宣纸上渐渐留下了他笔力千钧的小楷字迹:

    “奏请圣上治世六策:

    臣薛福成跪奏皇上圣鉴。

    臣有感,留世不久,今斗胆泣血上书。

    眼下,正值世界巨变,朝廷虽已兴办洋务,学习自强之术,但时至如今,士大夫们大多一味因循守旧,强调政事非成例不能行,人才非资格不能进。

    学子们在八股、试帖、小楷上耗费时日,用非所用,朝中大臣一到讲求洋务,便大惊小怪,称事者狂人狂言,遂群起而攻之,甚至还对出使大臣攻击诽谤,胡扯什么“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长此下去,外国日强,我国日弱,后果已不堪设想。

    臣往年,曾上书“治平六策”及“密议海防十事”,承蒙皇上圣恩,书中陈言多为采纳。

    可彼时,臣仍是一小子后生,仅言治民治军之策,却未观治国治世之经。

    多年来,臣出使西洋各国,亲眼目睹洋人强盛之本、强军之策。

    为此,臣不免时时想起,我华夏之国,千百年来,一贯以万邦之主,自立天下,如今何以处处受夷人掣肘,时时受洋人欺辱。

    究其根本,已是国本动摇,?朝官中,文不敢谏,武不敢战,百姓们,颠沛流离,水深火热。

    若要重塑国威,归天下之主位,臣窃以为,应多习洋务之本,不可闭关独治。

    臣将一生耳闻目睹事,常年冥思苦想处,尽集此六策中,望皇上睹之有感,臣即含笑九泉,死亦瞑目。

    科举一策:

    科举既为纳才要路,应因时适变,革古创新。

    文章应以“经世要务”为本,需从义理、考据、辞章入手,三者合一为才,缺一不可。

    考核应以“道德之钥,经济之舆”为主,凡有精通洋务者,礼部可特设一科,使奇杰之士,人才辈出。

    外交一策:

    大抵外交之道,与内治息息相通。

    大国相交,应以和为体,以作可战之势为用,谈判时,需灵活运用战、议两法,不可多走极端,以损国之声誉。

    既要外交,就需遵守国际法约和惯例,要遵循外交原则和礼节,虽国际法约在维护正义中仍有诸多不足,但清国一定要入国际公法,这样,即便国体受侵,也能获得国际在道义人心上的鼎力支持。

    重视外交,善观国际形势,使才方面,需择灵醒要员,要将国际大势,实时汇报,以助朝廷在作重大决策时,有凭可依。

    维护外交,外交是争取合法权益的途径,不是输出自身观念的渠道,现今大多使臣不是自高自大,便是谄媚自卑。总理衙门应借鉴洋人做法,与外交涉时,以国际法约和常例为凭,据理力争,才能在国际上,服人心、堵人口。

    经济一策:

    应从根本上改变压制工商业的政策,转变对工商业的歧视,为工商业缔造有利条件。

    应主张集股制度,创办先进企业,对自有企业,要加以扶持与保护,若有能集股自成公司者,可在创立三年之初,酌减税额,以示招徕,待其事渐熟,利渐兴,再为其厘定税率,则于国有所稗益,而中外商民知有利可获,则相率竟趋之。

    应反对官办企业垄断工商业之政策,多加鼓励商人政策,奖励发明创造,重视起发展对外贸易,贸易宜密于近海而疏于内地,保护关税,重税外来之货,而减免本国货税,以畅其销路。

    农业一策:

    广垦田、兴屯政,以备不时之需,假以官垦田,养朝廷吏之法为上。

    为保屯政实施,宜广行优惠,以游民充当屯垦后备劳力,选任其中贤能,专管屯政。

    国土面积并不是国力的唯一要素,需发展先进技术,使得较小土地上,也能有较多人口获得充足富裕的生活条件,可仿西洋生产之法,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垦田拓地。

    军事一策:

    眼下虽有中外交好的中兴局面,但可国防建设仍不可松。

    需革新内政、未雨绸缪,逐步购进外国先进船炮器具及建造技术,通过先购后仿,实
新书推荐: 神级系统:从废柴到无敌 重生白富美后,她放飞自我了 人在东京,朋友很少 重生80,娶了异瞳小娇妻 星际之星际帝国星战四方 观察者的奇妙诸天之旅 抓嫖时人格分裂,却是神魔双修? 离婚后,手握空间虐渣渣 不是清冷影帝?我不追了你哭什么 重生08,开篇传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