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反常至极的细节,仿若一记重锤敲在每一位办案人员的心坎上,瞬间让他们警觉起来,全身的神经都紧绷如弦。
多年刑侦经验练就的敏锐直觉在这一刻疯狂拉响警报,众人脑海里不约而同一瞬间闪过同一个推测:
按照常理以及过往诸多相似案件的经验判断,如果凶手当真丧心病狂地选用这辆车作为运送尸体的工具,那么在搬运尸体的过程中,尸体上汩汩流出的血迹极有可能会不可避免地渗进坐垫纤维里,留下难以磨灭的血渍痕迹。
哪怕凶手事后全力擦拭、清洗,那些深入布料纹理的暗红色印记,也极易在日光之下原形毕露,成为坐实罪行的铁证。
而眼下坐垫凭空消失,凶手的意图昭然若揭——必然是为了掩盖自己那令人发指的犯罪行为,妄图销毁一切可能暴露踪迹的物证。
于是,在作案结束后,趁着夜色掩护、四下无人之际,凶手便如惊弓之鸟般迅速折返,手脚麻利地将车辆的坐垫给拆卸、丢弃,试图斩断警方循迹追查的线索链条,让这起命案就此石沉大海、无迹可寻。
有了如此环环相扣、合乎逻辑的推断,那辆武汉牌照的黑色轿车的嫌疑瞬间急剧上升,仿若从暗夜阴影里被揪至聚光灯下,成为众矢之的。
办案人员望向它的目光里,满是审视与笃定,已然将其视作破解这起扑朔迷离命案的关键突破口,下定决心要顺着这辆车的线索,深挖背后隐藏的罪恶真相。
可棘手的难题就像难缠的藤蔓,刚斩断一根,新的一根又迅速缠了上来。
此刻,萦绕在众人脑海的疑问愈发尖锐:
如果驾驶这辆行踪诡异的武汉牌照黑色轿车的人员就是那潜藏在黑暗中的凶手,那他究竟施展了何种手段,才得以悄然无声地接近小丽呢?
毕竟,不管是巧言令色哄骗小丽上车,还是依仗蛮力直接对她实施侵犯,最起码的前提是两人有过实打实的相遇和近距离接触过程啊。
这凭空冒出的凶手,难道此前一直在暗处默默跟踪小丽,如同隐匿于黑暗的猎豹紧盯猎物一般,却诡异地没被任何人发现吗?
这团迷雾沉甸甸地压在心头,让办案人员寝食难安。
带着这份如鲠在喉的疑问,他们打起十二分精神,再次一头扎进那海量的监控视频资料里,目不转睛、反复细致地查看小丽步行回家那段时长有限却又暗藏玄机的录像。
办公室内灯光彻夜通明,电脑屏幕的幽光映照着他们疲惫却坚毅的面庞,每个人的眼睛都布满血丝,却依旧瞪得如铜铃般大,不放过任何一帧画面、任何一丝异动。
功夫不负有心人,漫长煎熬的排查后,这一次,他们终于敏锐捕捉到几处不对劲的地方,仿若在混沌迷雾里觅得了隐匿的微光。
时间回溯到案发当晚 8:50 左右,监控画面里,小丽的身影准时出现在公交站,她如往常那般从容下车,左右张望确认安全后,便迅速穿过马路,身姿轻盈地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可谁能料到,仅仅几十秒之后,画风突变,一辆通体漆黑的轿车仿若暗夜幽灵,从相对方向疾驰而来。
它车速极快,车身裹挟着一股莫名的凌厉气势,一头闯入监控画面,却又转瞬即逝,未作丝毫停留,直接“嗖”地一下开出了监控可视范围,好似生怕被人看清真容。
彼时正值寒冬腊月,夜晚的光线昏暗得近乎浓稠的墨汁,街边路灯散发的光芒微弱无力,根本不足以驱散黑暗。
再加上监控探头安装已久,画质粗糙得厉害,画面里的影像仿若蒙着一层砂纸,模模糊糊、影影绰绰,别说是看清车牌号码了,就连车身细节都难以辨别。
但办案人员各个都是经验丰富的刑侦老手,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凭借着对常见车型烂熟于心的了解,以及对各类车灯独特形状的精准记忆,他们心头涌起强烈预感:
这辆车应该就是后续出现在卡口中、嫌疑极大的那辆黑色轿车。
仅仅三分钟过后,剧情愈发离奇得让人头皮发麻。
之前消失得无影无踪的黑色轿车,仿若接到神秘指令一般,又悄无声息地掉头返回了监控范围。
这一回,它明显放缓了车速,不紧不慢地朝着小丽行走的方向徐徐开了过去,像是锁定目标、步步紧逼的猎手。
接下来呈现在监控画面里的场景,更是让每一位办案人员心生疑窦,后背冷汗直冒。
只见小丽前方大概三百米左右,是一段地势陡然下降的下坡路,那里光线尤其昏暗,两旁树木枝丫肆意伸展,仿若天然的黑暗屏障。
当小丽步伐平稳地走到下坡交界点位置时,那辆黑色轿车也如同鬼魅般,慢慢悠悠跟踪到了那里。
更为蹊跷的是,它到了此处,竟然还似犹豫了一下,短暂停顿后,车身微微晃动,像是车里的人在暗中窥探、伺机而动,这般鬼鬼